三队职工贾术峰荣获2025年度“安徽工匠”称号
近日,安徽省总工会发布《关于认定2025年度安徽工匠和发布2025安徽工匠年度人物的通知》,三队职工贾术峰荣获2025年度“安徽工匠”称号。
贾术峰,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全国煤炭行业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技术能手”“安徽省金牌职工”“安徽省能源化学地质产业工匠”等多项荣誉称号。
扎根一线砺初心:从“地质新人”到“技术尖兵”
自2010年参加工作以来,贾术峰同志始终坚守地质报国初心,扎根野外生产一线。多年如一日践行“工匠精神”,勤学善思,躬行实践,将学习作为自我提升的核心动力,一步一个脚印从地质技术员成长为煤田地质勘探领域的“行家里手”。2021年,在全省煤田地质系统地质调查员技能大赛中,他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精湛的实操技术脱颖而出,荣获第一名,展现了过硬的专业素养。
艰苦环境最能磨砺意志。贾术峰的成长不仅源于对专业技能的勤学苦练,更铭刻在野外一线的坚守中。在山西大同煤层气项目中,面对晋蒙交界山区极寒恶劣的施工环境——冬季气温常降至零下数十度,车辆无法抵达井场,生活物资和饮水供应极其困难。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贾术峰身先士卒,带领职工化冰雪为饮水,踏着半米深的积雪,肩扛手抬运送物资,徒步往返常达十余小时。正是凭借这份迎难而上的韧劲和永不退缩的精神,他带领项目团队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
攻坚克难破难题:在匠心筑梦中向新而行
多年来,贾术峰转战全国各地,施工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先后多次承担煤矿地面区域探查治理、非常规天然气等重点工程施工任务。长期以来,他始终将技术创新视为解决复杂难题的核心,在优化传统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开展课题研究和技术攻关,在行业核心期刊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取得多项专利。
他带领团队首创“冻结造孔人工定向 + 区域治理随钻定向”融合技术,攻克浅层煤层定向精度难题;主持编制的“大位垂比水平定向超前探查”“一基多孔、一孔多支”工艺,被纳入省煤田地质局钻探工艺库。针对采空区钻探难题,提出空气钻穿越采空区技术路径,优化参数与钻具组合,实现安全高效穿越,成为行业标杆。创新推行的“三边”勘探工作法(边勘探、边分析、边优化),将单台钻机效率提升了40%。
在淮北矿业集团双龙帷幕注浆工程中,针对高裂隙率地层施工难题,他创造性提出“注浆+固井”协同工艺,成效显著,获得业内高度认可,甲方多次赴项目现场调研学习。
在青东煤业断层地面治理工程中,他带领团队通过“定向钻探+精准注浆+动态监测”的综合技术体系,项目成功实现BF2断层区域的防水加固,验证了复杂断层治理的高效方案,为同类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技术范本。
强技赋能育新人:在“传帮带”中共谱新篇
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领衔人,贾术峰深谙技术传承对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他不仅在个人技术领域精益求精,更将“传帮带”视为己任,将其融入到项目实施的核心环节,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注重实效的“实战型”人才培养机制,在项目中教、在干中学、在解决问题中成长。
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贾术峰现场为青年技术人员讲解地质背景、工程难点、技术方案制定的逻辑,让他们理解“为什么这么做”。在青东煤业断层治理工程中,他现场向技术人员剖析BF2断层的构造特征、导水风险,详细解读“定向钻探+精准注浆+动态监测”的综合体系运用。在水平井定向设计环节,为确保获得最优井眼轨迹曲线,他带领设计人员手把手指导选用合适的设计方法,亲自参与关键参数的收集与分析,并调试设计参数,直至轨迹方案达到最优状态。
项目实施中遇到突发问题,他会立即组织现场小型研讨会,引导团队成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遇到问题先思考,再讨论,最后决策”是他的原则,以此锻炼青年人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并指导青年技术人员将项目实践中的技术创新和经验总结,凝练成专利和高质量论文。在他耐心细致的传授教导下,先后培养出煤矿防治水技术负责5人,定向工程师8人,青年技术人员在业务上迅速成长,为煤田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贾术峰用多年的坚守诠释了对地质事业的无限热爱,将地质报国的信念深植于心。他在实干中奉献,于平凡处闪光。站在新的奋斗起点,他将继续秉持“工匠精神”,初心不改,步履不停,在新一轮地质找矿行动中砥砺前行、再立新功,奋力为煤田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图为安徽工匠获奖名单
张婷婷、杜阳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