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学院学子走进三队项目一线开展实训活动
6月9日上午,宿州学院40名地质环境相关专业学生在实训教师带领下,赴三队306和308钻机作业现场开展以“实践赋能・逐梦地质”为主题的实训活动。此次活动通过“观摩学习+实操体验+现场研学”的立体化模式,让学生在勘探一线沉浸式感受行业魅力,锤炼专业本领。
校企协同开启实训课堂,筑牢安全实践根基
上午8时30分,学生纷纷到达现场,三队相关负责人首先围绕钻机操作规范、泥浆池安全防护、野外作业应急处理等内容,对前来的学生开展岗前安全教育。随后,项目技术负责人结合勘探现场平面图,向学生介绍TXB1600型钻机的功能定位、作业原理及煤田勘探流程,从设备参数到地层分析,从钻进工艺到数据采集,将抽象的课本知识转化为可视化的现场教学。“这台钻机的钻探深度上限是多少?不同岩层对钻头损耗有何影响?”学生们围绕设备性能与作业难点积极提问,现场学习氛围热烈。
一线实操解锁勘探密码,理论实践深度碰撞
在钻机操作区,学生们分组参与钻探全流程实践,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学生进行钻探参数记录、泥浆黏度检测、岩心样本编号等基础操作,让学生们观察不同转速下岩层钻进的实际差异。“课本里讲‘泥浆具有护壁和排渣作用’,但亲眼看到循环系统如何将岩屑带出钻孔,才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分量。”参观现场的同学在整理岩心时感慨道。现场设置的“地质勘探微课堂”更是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目光,技术人员手持刚采集的岩心样本,讲解煤层赋存特征,让学生直观掌握“岩心编录—地层划分—储量评估”的逻辑链条。
产教融合共话人才培养,夯实行业发展根基
实训总结会上,校企双方代表围绕“应用型地质人才培养”展开深入交流。三队项目负责人表示,当前煤田勘探行业正朝着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亟需兼具理论功底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希望以此次实训为契机,学生们能真正感受到地质工作的深度和难度。宿州学院带队教师指出,此次将课堂搬到钻机旁,正是落实学校“实践育人”理念的重要举措,未来将持续推进“行业导师进课堂”“学生进一线”的双向互动,让人才培养更贴合产业需求。
此次活动是深化“产学研用”融合的关键举措,有利于推动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双向提升。下一步,双方将围绕地质勘查技术创新、实训课程开发等领域展开长期合作,构建“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培养体系,为服务安徽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输送更多“懂理论、会操作、能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图为活动现场
李政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