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 青春正好 ——记三队优秀青年工程师童传霞
在局第六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我们慕名走近三队优秀青年、水工环地质工程师童传霞,想近距离了解和分享他与一线职工为伍、用青春和智慧唱响青春赞歌的奋斗故事……
初出茅庐,以“韧”劲筑基
2021年,童传霞以硕士研究生从中国矿业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毕业,怀着对地质事业的满腔热情,入职第三勘探队。当他第一次踏入钻机轰鸣的施工现场时,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作为一名刚从校园走出来的学生,童传霞对书本理论知识十分熟悉,但当他真正站在施工现场时,却发现理论与实践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施工现场,钻机轰鸣声震耳欲聋,施工环境恶劣、尘土飞扬,设备众多,工艺流程繁琐,这些都与他在实验室和课堂上的想象截然不同。更让他感到困惑的是,如何将书本上的地质知识与现场的实际地质情况对应起来,让童传霞一度感到迷茫和十分的不适应。
面对现实和多种不适应,童传霞却没有选择逃避和退缩。他深知,地质工作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只有“身”入现场、扎根一线,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其中的奥秘。于是,他主动向前辈请教,从最基础的施工工艺学起,逐步熟悉设备的操作流程,学习岩屑鉴定技术。每天,他都会带着笔记本,记录下每一个细节;晚上回到宿舍后,再对照书本知识进行复盘和总结。

图为童传霞正在进行岩屑鉴定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童传霞逐渐适应了施工现场的工作环境和节奏。他开始独立编写施工方案和竣工报告,并在陕西澄城二矿能源有限公司31502工作面500米底板奥灰含水层区域治理(地面钻孔及注浆)工程项目中担任技术负责人。这个项目不仅是对他专业能力的考验,更是他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通过这个项目,童传霞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技术水平,也坚定了扎根一线的决心。
远赴他乡,以“钻”劲破题
从江淮平原到渭北高原,童传霞四年如一日,默默扎根在生产一线,他的足迹遍布多个重大项目,包括澄合二矿31501工作面地面区域治理工程、澄城二矿31502工作面奥灰含水层区域治理工程、任楼煤矿Ⅱ2下部新区地面区域探查工程、朱仙庄煤矿Ⅲ3采区地面定向钻探查掩护工程等。每一个项目,都见证了他的成长与蜕变。
2022年,童传霞被派往陕西渭南,负责区域治理项目。这个项目不仅技术难度大,而且工期紧张,任务繁重。不仅如此,更让他感到压力的是,项目地点离家千里,数月难归。面对这些困难,童传霞没有退缩,而是始终践行着“地质人就要守在一线”的信念。他将思乡之情化作工作动力,每天坚守在施工现场,从晨光熹微到星斗满天,虽然身躯疲惫,但内心却无比充实。
2024年,童传霞转战任楼煤矿探查工程。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和紧迫的工期,为了确保项目按时完成,他每天工作超过15个小时,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尽管工作强度极大,但他从未抱怨,反而干得津津有味。同年下半年,在朱仙庄煤矿定向钻工程中,他积极优化工艺,提高施工效率,最终比原定计划提前20天完成项目施工。期间,曾多次受到业主方的称赞。
知行合一,以“拼”劲铺路
作为一名青年工程师,童传霞深知,地质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始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从现场施工中总结经验,并将其转化为创新成果。
在信湖煤矿818工作面地面瓦斯采动井项目中,童传霞参与了《安徽省亳州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信湖煤矿818工作面地面瓦斯采动井成果报告》的编写工作。这份报告不仅详细记录了项目的实施过程和技术成果,还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建议,并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的第二十届优秀专业地质报告二等奖,成为童传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之作。

图为童传霞正在编制报告
此外,童传霞还结合该项目撰写了论文《卸压瓦斯地面井抽采技术研究》,荣获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四届地学论坛论文二等奖,并在2023年安徽省煤炭学会煤矿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开展的论文评选中荣获优秀论文二等奖。除了瓦斯治理领域,童传霞在地面区域治理技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他撰写的论文《带压开采煤层底板奥灰岩溶水害区域超前治理技术与应用》,在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五届地学论坛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这篇论文不仅总结了他在多个项目中的实践经验,还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技术方案,为煤田地质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从初入职场的“不适应”,到默默扎根一线的“坚守”,再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童传霞用四年的时间,完成了从一名“书生气”十足的研究生到一名“地质魂”深厚的青年工程师的华丽转身。
春暖花开,青春正好。眼下,三队诸多青年正像童传霞一样,在各自的岗位上,用汗水浇灌梦想,用激情书写华章,为煤田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以青春之奋斗向局第六次党代会献礼!
童传霞、杨海琴/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