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兴业 拓宽领域 跨越发展

发布日期:2012-05-09   编辑:政治部    来源:政治部    阅读:2511次

三年多的时间,艰辛的努力,我队第七工程处成功实现由地勘主业向建筑业转型的跨越,并以能打硬仗、善打硬仗蜚声宿州市建筑界。2007年至今,该工程处出色完成市西北区多条道路桥梁的建设,为我队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宿州市的城市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几年,该工程处先后荣获安徽省优质工程“黄山杯”奖、宿州市“优秀项目部”、“市级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市优工程“金鸡杯”、“先进党支部”等奖项……,一项项荣誉,彰显了第七工程处不凡的业绩,见证了“七处人”爱岗敬业、敢为人先、奋勇拼搏、追求卓越的风雨历程。

问鼎建筑业  服务城市建设

近年,我队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不断创新发展。为进一步拓宽经营渠道,2007年,我队凭借优越的技术条件、良好的声誉,组织力量向煤田地质主业以外的领域拓展,果断成立汴河路网项目部,毅然迈出问鼎建筑业,转型跨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新路子。几年来,在三队党政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汴河路网项目部克服重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成功实现转型跨越,完成了宿州市银河一路东延路段、汴河大桥、拂晓大道北延路段、戚家沟桥梁等极具影响的路网桥梁工程。随着规模的壮大和业务的拓展,2011年3月,汴河路网项目部升格为第七工程处(以下简称“七处”),成为我队七个工程处中唯一从事地勘主业以外业务的工程处。

转型以来,“七处”牢牢植根于所在城市宿州市建筑业,以其精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顽强拼搏的精神,业务越做越精,业绩越来越显,影响越来越大,前不久被宿州市政府授予“筑路先锋,建设铁军”的荣誉称号。

培育优秀文化  提升队伍素质

三年多来,“七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着力提高职工的素质,他们建立健全培训教育的各项制度,支持鼓励职工根据工作性质进修深造,接受再教育。他们不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班,强化学习,学习有关知识,新政策、新法规、新技术。不仅如此,实践中他们着力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用人坚持任人唯贤,人尽其才;在管理上规范制度,坚持职责管理,处理问题对事不对人;尊重职工,重大问题决策,均民主商讨;注重加强沟通和联系,矛盾冲突及时消除,整个职工队伍始终处于团结向上、和谐健康的氛围中;关心职工生活,建立职工联系档案,及时了解职工家庭情况,帮助解决职工的家庭生活困难,解除其后顾之忧,使职工队伍稳定,凝心聚力,形成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不懈的努力,也锻造了一批优秀的技术人才,几年来,拥有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其中管理人员38人,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5人,职工学历均在大专以上,拥有了一支专业门类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的技术队伍,提升了企业经营水平,增强了发展后劲,“七处”在业内竞争力日益增强,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开展创优  打造品牌树形象

来到“七处”的施工工地,都会为他们现场管理的规范、井然有序而折服,他们规范施工,严把质量关,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完备。每接手一个工程,签下一单合同,首先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和管理方案,结合人力、设备、材料、技术等实际,确定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特别是对沟、河、桥、坝等工程分项杂、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交叉作业多、专业特点强的施工,均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法和质量内控标准,优化组合配备队伍,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落实责任,重点部位作业加强力量,设置专门技术人员负责指导施工和质量跟踪。

在施工中,结合实际制定“三不摊铺”:即路面底层达不到标准不摊铺,人员和设备不符合要求不摊铺,材料质量不合格不摊铺。对施工质量,“七处”毫不松懈:组织项目部职工开展“质量大讨论”,引导职工转变观念,树立生存意识、服务意识和敬业拼搏意识,不合格工程坚决返工。每月一次专项考核,奖惩优劣。深入走访用户,进行质量回访,广泛征求甲方意见和建议,制定措施,落实整改,促进创优工作开展,打造品牌工程。

不仅如此,“七处”还建立了细致的劳动纪律,实行责任考核,推行量化考核,工作不拖延、不推诿,职工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各负其责,各尽其能。三年多来,他们始终处于“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状态。

走进该处承建的工地,多台大型机械联合施工的场面随处可见,工地施工井然有序,工人们彻夜不眠、高温檫汗作业、瑟瑟寒风中奋战正酣的场面令人动容。有了这样的精神,有了这样的“铁军”,我们坚信:“七处”必将走出一条跨越发展的新路。(张  斌  刘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