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执”王华明

发布日期:2013-03-20   编辑:政治部    来源:董金贵 刘晓红    阅读:2293次

在三队,提起职工王华明,无人不晓,他参加工作二十多年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热心公益事业,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义务为社区许多家庭主持操办过的红白事场次,难以计数。他的无私奉献,赢得社区群众高度赞誉和爱戴,大家尊敬的称他为社区“老执”。近日被提名推荐为安徽省直机关“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中国风俗中的红白事,“红”指结婚做寿,“白”指丧事,合并到一起说就是红白事。通常,中国的老百姓办红白事总要聘一个总管,他有支配用于办事的一切权力,在皖北地区称之为“老执”。王华明就属于这样一个角色,和专业“老执”不同的是,王华明是公益事业的义务“老执”。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王华明就热心为华地社区勘探大院里的职工家属张罗操办红白事。熟悉王华明的人都知道他为人实在,热心周到,张罗起红白事特上劲,特心细。大大小小的红白事,他都能做到心中有数,运筹帷幄。特别是白事办得非常得体,找他帮忙的人就越来越多。

一次,王华明帮忙为同事老赵儿子准备婚礼很晚才回家,晚上十点多,正准备休息时,电话铃声突然响起。电话那头传来老赵焦急的声音:“华明,我遇到难题了。儿子明早娶媳妇,白天说好的条件女方家变卦,刚刚又提出新要求。这么晚了,上哪去弄呀?”王华明一边安慰老赵,一边想办法。第二天天没亮,王华明就领着老赵敲开了他熟悉的一家商店的门,满足了女方家的要求,顺利地把新娘接回了家。

帮人办喜事自不必说,办白事那就更麻烦了。既要顾虑到事主家人的感受,又要抚慰事主家人,而且遇到突发事件的发生,常常是深更半夜,遇到雨雪交加的天气,常常会打乱人的正常生活规律,而且华地社区勘探大院的住户有很多的特殊性,家庭来自祖国各地,五湖四海,习惯习俗众多,这就要求主事的人更应有多方面的社会知识,掌握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社交礼仪礼节。对此王华明说:“我也想不起从什么时候开始操办白事的,反正大家信得过我,我就尽力而为。”为把白事做得周全,让事主满意,王华明在实践中请教学习,结合办理此类事情的经验,摸索出一套料理丧事的程序。大院里无论谁家有人去世,只要他接到电话,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去帮忙操办。

王华明的一位同事,因一点小事对王华明产生了误解,见面也不理睬。当他的母亲去世时,他想到了王华明,但想到自己平时的态度,又不好意思去找王华明,怕碰钉子。正在这时,得知消息的王华明第一时间来到他家,帮助把丧事圆满料理完毕,没说一句多余的话,该同事非常感动,逢人就说:“华明真是个大好人啊,关键时刻为我家排忧解难,我们全家人这辈子都忘不了他。”

2010年春节前的一天,社区一位老人病危,凭经验,王华明估计老人可能撑不到天亮,他没敢上床休息,便和衣躺在沙发上迷糊了一会。果然不出所料,凌晨时分,手机响了。他立即赶到老人家里,帮助穿寿衣,整理物品,料理后事。等把一切都安排妥当,天已经大亮了。王华明又忙着联系殡仪馆,帮着抬遗体,搭灵棚。一连三天,直到把后事料理完。向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多年来,王华明为周围群众操办红白事场次,无法用数字统计。很多次,受到他帮助的人感到过意不去,硬要给他送些钱物表示感谢,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不但不收事主的钱物,还要送上礼金以表心意,有时赶上哪个月办事的多了,工资都会入不敷出。对此,他毫无怨言,他的家人对他的行为给与了充分的支持和理解。

王华明不但在公益事业上是热心肠,对待自己的家人也是关怀备至,他的父亲多年前得了脑血栓半身不随,多少个日日夜夜、寒来暑往,他下班第一件事就是搀扶着老人练习走路或推着轮椅带父亲出外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散步,每天坚持为老人护理按摩清洗,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的身体在慢慢的康复。

如今,王华明和其他热心公益的同志一起,把社区的红白事办得有条不紊,有张有弛,成为勘探大院一道独特的风景,也让人感受到了勘探大院和谐的氛围、团结友爱的良好风气。